导弹撕裂大马士革夜空,国防部大楼在火光中崩塌,总统府笼罩在烟尘之下——以色列的斩首行动意外点燃了全球反以浪潮。
2025年7月16日,以色列F-35战机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动突袭,多枚钻地弹精准命中总统府周边区域、国防部大楼及总参谋部。国防部建筑被至少四枚导弹洞穿,钢筋混凝土结构粉碎性崩塌;总参谋部地下指挥中心遭重创,现场机密文件散落街道。叙利亚卫生部门确认袭击造成1人死亡、18人受伤,但高层官员伤亡成谜。
总统府发言人仅称“领袖在安全地点指挥”,拒绝透露朱拉尼具体位置。以色列国防军高调认领行动,公布三维坐标图显示所有弹着点距朱拉尼办公室不足150米,代号“痛苦打击”的军事行动昭示着对叙利亚政权的极限施压。
此次空袭直指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危机。7月13日,当地德鲁兹武装与贝都因部落爆发冲突,叙利亚政府军介入后局势升级。以色列以“保护德鲁兹少数民族”为由,于7月14日起连续空袭叙南部目标。
防长卡茨划出红线:要求叙利亚政府军立即撤出苏韦达,否则将面临更猛烈打击。战略意图赤裸展现:苏韦达毗邻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,当地族群动荡可能波及以色列境内14万德鲁兹社群,这些拥有以色列国籍的民众部分在国防军服役。
空袭发生前24小时,国际反以阵营已完成历史性集结。7月15日至16日,32国代表齐聚哥伦比亚波哥大,召开海牙集团首次部长级会议。该组织由南非、哥伦比亚牵头,成员包括巴西、西班牙、印尼等跨洲国家,核心使命明确:终结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占领。
会议通过六项具体制裁:遵守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;切断对以色列武器供应;禁止以军工业船只停靠成员国港口。联合国人权专员阿尔巴尼斯在会场痛斥:“欧盟宣扬国际法却充当美帝国附庸!”此前她因调查以色列战争罪行遭美国制裁。
空袭次日,中东地缘格局剧变。7月17日,沙特、阿联酋、埃及、土耳其等11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:“以色列行为公然违反国际法,是对叙利亚主权的侵犯……必须全面撤出叙利亚领土!”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紧急致电美国国务卿鲁比奥,强调“必须尊重叙利亚独立主权”。
海湾合作委员会(GCC)更罕见声援长期被孤立的朱拉尼政权,谴责以色列“破坏地区稳定”。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发出最强音。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严正表态:“以方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,侵犯叙主权安全”,要求立即停止军事打击。
面对全球围剿,美国陷入战略尴尬:白宫宣称“不支持以色列袭击”;国务院暗中协调叙以停火,却被内塔尼亚胡抢功称“以军强力行动的结果”;特朗普政府半年前刚取消对叙制裁示好,如今盟友行动直接打脸美国政策。以色列国内危机四伏。因强推极端正统派征兵法案,执政联盟濒临崩溃——圣经犹太教联盟党已退出政府,沙斯党威胁跟进,内塔尼亚胡在议会的席位可能从61席骤降至50席。军事冒险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救命稻草。
空袭中幸存的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迅速调整策略。7月17日电视讲话宣布:将苏韦达省安全事务移交德鲁兹长老会,承诺“追究暴力实施者责任”。这一妥协实为无奈。其政权控制区半年缩水40%,国家广播电视大楼遭不明武装占领,
国防部长穆尔哈夫·阿布·卡斯拉等三名高官被暗杀,总统府卫队甚至出现哗变迹象。经济崩溃更致命:叙利亚GDP萎缩85%,货币贬值近100%,6-7月新增流离失所者突破30万。民众在废墟中翻找食物时,朱拉尼的政令已难出大马士革。
硝烟未散的大马士革街头,儿童在国防部废墟旁拾起半面叙利亚国旗。而在莫斯科的豪华公寓里,流亡总统巴沙尔·阿萨德慢条斯理冲泡着第三杯咖啡——这杯留给未知的变局。
以色列的导弹撕碎了建筑,却意外焊接起反对者的联盟。当32国法律绞索与中东11国政治围堵同时收紧,内塔尼亚胡的赌局正将以色列拖入更深孤立。历史再度印证:以暴力维系的安全,终将被更大的暴力吞噬。
配资合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