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万阿富汗人的名字在国防部电脑里躺了一年半,愣是没人发现它们早就被泄露出去了。这事儿就跟把自家钥匙插在门锁上忘了拔似的,等反应过来的时候,小偷早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。2022年2月那封要命的邮件发出去的时候,估计连发件人都没意识到,自己随手一点就把几万条人命送进了鬼门关。
你猜怎么着?直到2023年8月,那些坐在伦敦办公室里的大老爷们才突然拍大腿:"坏了!"这时候塔利班的暗杀名单怕是都更新好几轮了。要说这政府部门的反应速度,比树懒考驾照还磨叽。更绝的是他们处理丑闻的方式——不是赶紧补救,而是直接给媒体嘴上了封条。法官大笔一挥批了个"超级禁令",这玩意儿平时都是给明星遮桃色新闻用的,这回倒成了政府的遮羞布。
"要是让塔利班知道名单,那些人可就全完蛋了!"法官说这话的时候,估计没想到这遮羞布一盖就是小两年。期间政府换了三茬,国防大臣走马灯似的换,可就是没人敢揭开这个脓包。有意思的是,政府一边捂着盖子,一边又偷偷摸摸往外掏钱——花了好几亿英镑给名单上的人搞紧急安置。这操作就跟往漏水的桶里拼命灌水似的,桶底儿的窟窿倒是补啊!
闭门法庭上演的戏码才叫精彩。法官们关起门来吵得面红耳赤,外头老百姓连他们在吵啥都不知道。有个律师私底下嘀咕:"这哪是保护当事人?分明是保护官老爷们的乌纱帽!"直到2024年春天,新上任的国防大臣才扭扭捏捏承认:现在泄密这事儿啊,可能大概也许没那么要命了。这话说的,合着前两年那些人的命是充话费送的?
最魔幻的是整个过程愣是没追责。数据泄露的时候在任的官员早拍拍屁股升官去了,接盘的也装聋作哑。有个在阿富汗给英军当过翻译的老兄苦笑着比划:"我们就像砧板上的鱼,政府负责递刀,塔利班负责剁。"这话糙理不糙,毕竟从泄密到救援,中间隔着的不是时间,是官僚主义织就的蜘蛛网。
直到禁令解除那天,报社编辑们看着积满灰尘的档案直摇头。这些纸上冷冰冰的名字背后,是数万个在生死线上跳过踢踏舞的家庭。有个记者翻着厚厚的名单突然红了眼眶——里头有个帮他挡过子弹的向导,去年冬天已经永远留在了喀布尔的雪地里。政府现在说要加强系统安全,这话听着就跟酒鬼发誓戒酒似的,可信度得打对折再对折。
眼下最讽刺的莫过于,那些当初喊着"安全至上"的官员,现在正忙着把责任往上一任身上推。而真正该被记住的,是名单上那些永远等不到道歉的名字。有个幸存者在采访里说得实在:"我们不怕塔利班的子弹,怕的是保护我们的人先松开了手。"这话像记耳光,抽在每一个装睡的人脸上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合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