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上次印度人上太空是什么时候吗?
41年前!
这次他们终于“搭便车”回来了,飞船被1000多℃烤得通红,最后“扑通”一声掉进大海——这返航方式,是不是比坐过山车还刺激?
话说回来,印度宇航员舒邦舒·舒克拉这次可算圆了国人的太空梦。
他和三位国际伙伴——来自美国、波兰和匈牙利的宇航员——一起,在6月25日搭乘美国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升空,执行“公理4号”商业任务。
这一飞就是整整21天,直到7月15日才返回地球。
听起来挺酷吧?
但别急,这可不是印度自家的飞船,而是“借船出海”。
毕竟,印度上一次有人上太空还是1984年的事,当时宇航员拉卡什·沙玛搭前苏联的“联盟T-11”飞船去了“礼炮7号”空间站。
时隔41年,印度人重返太空,虽然靠的是外援,但对14亿印度人来说,这绝对是个里程碑式的成就。
有网友调侃:“印度航天这是‘曲线救国’啊,先蹭别人的飞船练手,再搞自己的!”另一位网友则感慨:“41年等一回,这耐心比唐僧取经还强。”
任务期间,这几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待了差不多三周,比原计划多了一周。
他们可不是去太空度假的——舒克拉等人忙着做实验、收集数据,为印度未来的载人航天铺路。
印度现在正全力推进“Gaganyaan”(加甘扬)计划,目标是发射自己的载人飞船。
想象一下,在狭小的空间站里,他们得适应微重力、完成科研任务,还得抽空欣赏地球美景。
这次飞行,印度人说是‘偷师学艺’,积累实战经验,毕竟载人航天风险高,稍有不慎就玩完。
一位网友评论:“印度这波操作聪明,花小钱办大事,省了自家飞船的试错成本。”另一位则打趣:“在太空吃咖喱饭是啥感觉?希望他们没把空间站熏出味儿来!”
返航过程才叫一个惊心动魄。
7月14日,飞船从国际空间站撤离,开始长达近一天的“回家之旅”。
载人龙飞船环绕地球飞了多圈,总耗时约24小时,比中国神舟飞船的快速返回方案慢多了——神舟十九号去年返航只用了9小时左右,绕地球5圈就搞定。
为啥这么慢?
飞船每绕地球一圈要1.5小时,龙飞船飞得圈数多,自然拖时间。
宇航员们可遭罪了:他们得早早穿上舱内宇航服,挤在狭小的返回舱里,座椅硬邦邦的,空间比经济舱还挤。
时间越长,舒适度越差,简直像坐长途硬座火车。
有网友吐槽:“这返航速度,比印度火车还磨叽!宇航员没晕船算幸运了。”另一位则说:“神舟9小时飞回,龙飞船24小时——这差距,SpaceX得加油啊。”
高潮在7月15日,飞船再入大气层时,外壳经受超过1000℃高温灼烧,像个火球一样冲下来。
最后,它溅落在加州圣地亚哥附近的太平洋海域,靠四个大降落伞减速。
载人龙飞船的着陆方式简单粗暴:直接‘掉’进大海,靠海水缓冲冲击力。
这和中国神舟飞船、俄罗斯联盟号或美国“星际客机”飞船完全不同——那些都在陆地着陆,用反推发动机或气囊做最后缓冲。
为啥?
因为伞降后速度还有7-8米每秒,陆地硬着陆风险大,海水就温柔多了。
这种差异不是技术高低,纯属着陆点选择——龙飞船习惯落海,神舟偏爱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。
一位网友幽默道:“印度宇航员返航像跳水比赛,满分入水!神舟则是体操落地,稳稳当当。”另一位则好奇:“海水缓冲?万一掉进鲨鱼区咋办?SpaceX心真大。”
现在,印度航天野心勃勃。
他们计划中的‘Gaganyaan’首次载人任务,起点高得惊人:要送3名宇航员上400公里轨道,飞行整整3天。
对比一下,中国2003年首次载人飞行(神舟五号)只飞了21小时,搭载1人;美国1961年首次(水星计划)不到1小时,也是1人;俄罗斯类似。
印度这计划若成功,将在人数和时间上超越中美俄的‘第一次’。
但风险不小——载人航天首飞,安全第一,多飞一天就多一分变数。
印度为啥敢这么拼?
因为他们航天底子不弱:已是世界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(2019年“月船2号”),实力仅次于中美俄。
这次舒克拉的21天飞行,就是为Gaganyaan‘热身’,积累在轨经验。
网友热议:“印度想当载人航天‘第四极’?步子迈太大,小心扯着裆!”另一位则支持:“有梦想谁都了不起,万一成功了呢?”
那么,印度能否在2025年左右实现Gaganyaan首飞,成为全球第四个独立载人航天的国家?
这次返航只是序幕——太空探索的竞赛,从来不是短跑,而是看谁能坚持到终点。
各位读者,你们觉得印度这次‘高起点’计划会一帆风顺,还是暗藏危机?
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,转发分享,让更多人加入这场星际辩论!
记住: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,每一次返航都是新起点,人类对未知的渴望,永远比引力更强大。
配资合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