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最近的风向,确实有点不对劲。一场罢免投票没能激起太大水花,虽然支持者不少,但投票率卡在那里,结果不痛不痒。
这边投票声刚落,那边领袖人物的支持率就跟坐了滑梯一样,跌得让人心惊。最近的民调里,快一半的人都对他的施政不满意,完全不能接受的比例更高。
这数据,放在哪儿看都像是个“死亡交叉”,对执政者来说,压力肯定山大。更让人看不懂的是,前阵子台风灾情不轻,他却不让台军帮忙清杂物,理由是“不能什么都靠台军”或者“军事演习需要”。
这些说法听在普通民众耳里,多少有些脱离现实。再往前看,他力推的“大罢免”最后也成了场闹剧,那套“团结十讲”更是漏洞百出,没能凝聚什么共识。
甚至连美国要加征关税,岛内似乎也没拿出个像样的应对方案。面对岛内的种种困境,赖清德似乎急着找个出口,于是目光投向了太平洋的那一边。
根据一些媒体,包括路透社的说法,赖清德打算下个月“出岛”一趟。名义上是去中美洲的“友邦”巴拉圭,但大家都明白,这只是个由头。
关键是,他计划“过境”美国,甚至想跟特朗普政府搭上线。这背后的真实意图,其实挺好猜的。
一部分是想借机挑衅一下大陆,看看能不能逼着美国明确表个态,给足支持。另一部分,也是为了转移岛内的各种矛盾,稳住自己深绿的基本盘。
说白了,就是想用“反中”这套路子,把民众绑上他的战车。这种做法,让人想起某些地区领导人,总想着把局面搅乱,好让美国不得不介入。
但这次,这盘棋他可能没算明白。国际上的那些大玩家,可不是随意就能摆弄的棋子。
当前,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部署,过去很长时间都指望着日韩两国。但现在看来,这两个重要的战略支点,似乎都有点松动了。
日本这边,如果由石破茂这样的务实派掌舵,他们的反应就值得琢磨。最近,日本政府给在台的日企发了个紧急通知,提醒他们的员工要“自行撤离”。
这意思很清楚,真有事儿,日本不提供撤侨服务。这举动,被不少人解读为日本压根儿不想跟着美国卷入台海冲突。
他们想避免任何可能产生误会的行动,也侧面说明,日本要么“没实力”,要么根本不想被拖下水。这种干脆利落的姿态,传递出的是一种关键时刻的自保信号。
对于那些指望外部支援的人来说,这无疑是兜头一盆冷水。韩国的态度也变得很明确了。
韩国的李在明在一次饭局上直接挑明,台湾问题“从来就和韩国没啥关系”。他强调韩国要保持“中立”,不想在中美之间站队。
这番话,清楚地划清了韩国的界限,表明他们不愿意为台海可能出现的任何冲突买单。日韩这两个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关键盟友,立场都变得如此务实。
这无疑让美国的所谓“重返亚太”或“印太战略”计划,显得有些“瘸腿”。对台湾来说,这种曾经可以指望的外部支援,现在看起来越来越虚无缥缈。
美国这边,特别是如果特朗普再次执掌白宫,他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一向非常务实,甚至是功利。嘴上可能说着漂亮话,背地里却不排除耍点“小动作”。
这些动作,通常都是为了吓唬一下中方,争取更多的贸易谈判筹码。同时,也是在试探大陆的底线。
看看特朗普怎么对乌克兰的,就能明白他的逻辑。他曾直言,不能指望美国去支持一个国家跟比它强大20倍的对手开战。
甚至有消息说,他曾想过直接“武力流放泽连斯基”,强行换掉乌克兰的领导层。这种“挣钱但不想介入”的模式,在他处理国际事务时,一贯如此。
五角大楼内部其实心里也有数。他们明白,美国“绝不会为了台湾和中方发生军事冲突”。尤其是在日韩这两个“拐杖”不再那么可靠之后,美军对此更是没什么把握。
但美国也不会轻易放掉台湾当局,因为它是个好用的“筹码”。至于“武装台军”,那更多的是想让他们“自力更生”,别指望美军亲自上阵。
美国国内的制造业空心化,是个大问题。造船业都快不行了,导致海军很多船只维修都排着队。
航母能三艘都集中到中东,可能已经是极限了。甚至之前被胡塞武装打坏的舰船,到现在都没完全修好。
特朗普搞的“对等关税”,也让不少盟友不舒服,甚至开始疏远。眼下,他本人也面临不少麻烦,比如关税谈判没进展,“爱泼斯坦案”也闹得沸沸扬扬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面对赖清德的“窜访”,特朗普政府陷入了两难。
如果见了,就可能惹恼大陆,影响贸易谈判,还可能引来稀土等方面的反制。如果不见,那所谓的“塑料友谊”就彻底露馅了。
无论怎么选,美国都不愿意打破现在脆弱的谈判局面。这很清楚地说明,美国不会为了台湾,去跟中国大陆正面硬碰硬。
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,一直都非常明确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已经把“红线”划得清清楚楚,强调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。
他明确指出,“不容试探,不容妥协”。这传递出的信号是,大陆的底线已经不是简单的口头警告了。
两岸统一,是中国大陆坚信的历史必然趋势。面对任何外部干涉和挑衅,这种决心都显得异常坚定。
前几天台湾搞的“汉光军演”,也挺有意思。美国那边派了四百多人,包括现役少将,说是来“观摩助威”。
结果呢,演习期间“意外”不断:车子撞了,爱国者导弹车卡住了,甚至还有用地铁运兵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。这些都明晃晃地暴露出台军真实的战力状况,以及所谓“自力更生”的尴尬。
在大陆清晰的红线和日益增长的实力面前,台湾当局想靠“武力谋独”或者“依仗美国谋独”的念头,看上去越来越像白日做梦。所谓的“台湾牌”,如今也越来越难打出效果了。
赖清德想通过国际舞台来转移岛内矛盾、寻求外部支持,但这条路子,似乎正把他一步步推向自我孤立。他寄希望的那些“盟友”,无论是日本、韩国的务实退却,还是美国(尤其是特朗普政府)基于自身利益的功利考量,都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:台湾更像是棋盘上的一个“筹码”,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棋手。
在大陆清晰的红线和不断增强的实力面前,以及岛内民众对政治表演的日益清醒,这种“倚美谋独”的路径不仅是死胡同,更可能成为压垮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台湾的未来,正清晰地指向历史的必然趋势。
配资合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